郑州中专学校 幼儿园小朋友能不能玩电子产品?电子产品的过度使用,已经让越来越多的孩子陷入一种被动的迟钝状态。
电子产品的过度使用,让孩子们失去了自我安抚的宝贵能力,同时还会导致了孩子们语言能力、记忆力、心理承受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方面的问题。
大量研究证实,儿童时期是大脑发育最重要的阶段,面对电子产品屏幕上大量快速变换的信息时,孩子们的大脑并没有足够的处理能力,非常有可能受到负面影响。
因为电子产品是单向度的想孩子传递信息,并且跟孩子极少有语言和情感上的互动,所以会影响到孩子们语言能力的发展。
因为电子产给了孩子们非常强烈的感官刺激,孩子们会感觉到日常状态变得无聊,会把本来可以跟父母聊天、跟同伴玩耍的时间,用来玩电子产品,所以无论是亲子关系还是孩子的社交能力,都会随之减弱。
因为电子产品的过度便捷性,会大大减少孩子们大脑对于存储信息需求。孩子们容易变得懒于记忆、思考和学习。
而大脑是用进废退的,孩子们用得越少,大脑的神经得到的锻炼就越少,所以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孩子们记忆力的衰退。
电子产品它就像是手枪,在警察手里就是保护公民的利器,在罪犯手里就是祸国殃民的凶器。
怎么样去控制电子产品,让它为我们所用,成为孩子们成长的好工具好帮手,才是我们每个父母更需要多思考的部分。
根据孩子自身情况,及时调整孩子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
北京儿童医院眼科主任医师曾做过科普:
给孩子看20分钟左右的手机,对孩子视力调节的影响,会相当于给孩子看三到四个小时的电视。
孩子的大脑和眼球发育都还不成熟,所以不能放任孩子无节制的使用电子产品。具体的孩子能够使用多久,不同的专家给出的建议也会略有不同,具体建议是:
0-2岁的孩子不接触电子产品;
2-6岁的孩子少接触,可以用15分钟为一个时间段,让孩子一天接触2-3次。
6-9岁的孩子可以稍多一些,每天控制在2个小时以内为好。
这个建议并非绝对,但一次使用15分钟,每天分几次使用,是国内外专家们都比较公认的一种方式
建议父母们抓住电子产品的所有权,只给予孩子们使用权
现在社会电子产品这么普及,孩子们渴望拥有自己的手机、平板电脑这些想法是很正常的。
但是希望父母们能够慎重的答应给孩子买手机的请求。因为物品的归属权很重要。
如果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的所有权是父母的,那么父母是有权利收回并且限制孩子使用的。
但如果是父母送给孩子使用的,孩子的使用时间父母很难监管,并且一旦出现问题,父母强行没收或者限制孩子,就会让孩子觉得是受到了霸道的对待。
如果孩子真的有沟通的需要,可以给孩子添置一个电话手表或者能接打电话的老人机。
如果孩子有课业上的需要,可以暂时说好是把家里的电子产品借给孩子使用,对使用时间和用途,可以跟孩子事先讲好条件。
不把电子产品当做奖励,跟孩子一起制定合理的使用规则
电子产品的定位应该是工具而不是稀缺的奖品。
当父母用好好吃饭就给看动画片,好好写作业就给玩儿手机这样的奖励刺激孩子的时候,孩子就会理所当然的认为他多玩儿一会,就是多赚到一会儿。
比较推荐的一种方式是跟孩子一起制定一个接触电子产品的使用规则。
比如孩子喜欢看动画片,可以跟孩子说,每天能看2集,但只能在某个固定的时间看,其他时间不能看。让孩子自己选时间段儿。
如果孩子不守信用,看超时了可以从第二天的时间里扣除。耍赖哭闹可以取消孩子看当天动画片的权利。
如此几次,孩子就会知道遵守规则的重要性。父母跟孩子沟通起来也会更方便。
给孩子提供丰富的精神营养,让孩子享受更多现实中的乐趣
很多孩子最初会玩儿手机、看电视入迷,是因为现实生活中精神世界比较孤单。
爸爸妈妈自己也在玩手机、看电视,周围的小朋友也在玩儿手机、看电视。孩子不知道还有什么其他更有趣的东西。
父母可以通过带孩子多接触体育运动,给孩子报一些他感兴趣的特长班,还可以给孩子多提供一些有趣的书籍玩具等等,来把孩子从虚拟的世界,拉到现实世界的乐趣中来。
电子产品的出现,极大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让孩子完全与之隔离开来是不现实的。
但是我们依然需要替孩子把好关,来给孩子更好的保护和引导。
因为我们越是警惕,孩子暴露在风险之中的可能性就越小,孩子也就越安全。